为了宣传“三线建设”历史,赓续三线精神,让第五期青马工程班学员们了解我国钢铁工业建设进程的厚重历史,感悟前辈们的牺牲奉献精神,在未来学生干部工作中更好传承发扬三线精神。我院于2023年10月8日于九里校区J0231会议室举办《复兴文库》专题系列讲座之三线建设川渝篇市州巡讲,该巡讲由四川省图书馆、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三线建设研究会等单位主办,邀请了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宣团队为本院2023级研究生以及第五期青马工程学员讲述三线建设的故事,将三线建设的宏大背景与感人故事娓娓道来。
首先,由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物馆社教组长赵宇为我们讲述专题微党课,带领我们追寻三线历史,传承三线精神。
三线建设从1965年开始实施,经过了17年的调整与建设,投入了2052.68亿元、400万建设者参与其中,耗费我国大量的人力物力,成功建设了葛洲坝水利枢纽、刘家峡水电站、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工程,这些是企业遵守分散、隐蔽、靠山的方针,在深山荒漠新建、组建、迁建而成。这其中以四川省为重点建设省份,在三线建设时期主要建成了350多个以国防科技为主的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校。四川省作为全国五大钢铁生产基地之一、四大电子生产基地之一、三大电站成套设备生产基地之一、形成了完整的机械工业体系并且主持了攀枝花钢铁基地、重庆常规兵器工业基地、成昆铁路线等项目,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项目,不仅是是“毛主席最关心的地方”,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部署,创造五个奇迹。
随后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专职讲解员杨永虹为我们讲述成昆铁路的英雄徐文科的故事。徐文科所在连队担任的建设任务是成昆铁路段中出名的“烂洞子”隧道。困难大、石质坏、危情多,徐文科每次进隧道总是抢着干最困难、最危险的活,处理危情和危石总有他在场,脏活、累活抢着干。1965年9月3日下午4点,徐文科同战友一起进隧道施工,突然,一声巨响,严重的大塌方发生了。徐文科和周围几个战士不幸被碎石和支撑木紧紧压住,被压倒的徐文科脸和嘴流着鲜血,木头和石块埋过他的腰部,双臂被支撑木死死卡住,全身不能动。在这生与死的紧急时刻,他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身边的战友,徐文科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而战友们也完成了他的遗志。徐文科牺牲了,他为建设祖国献出了年仅23岁的鲜活生命。徐文科的遗骸和其他铁道兵烈士一起被安放在沙湾烈士陵园,镌刻着他名字的纪念碑,永远地矗立在这里。
接着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专职讲解员李佳静为我们带来一封家书的故事。孙剑明,中国人民解放军8727部队副班长,1970年4月17日在四川省渡口市因公光束牺牲,终年21岁,现安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同德烈士陵园。1970年4月,孙剑明小队进隧道抢修,刚进去没多久,几千斤的石方滚下来,猛地将3人掩埋。大家想从乱石堆中挖出战友的遗体,可孙剑明的血肉早已融入了土地,在场的人都哭得不能自已。那时,距成昆铁路全面胜利不到3个月,全国人民都在盼望着7月1日盛大的通车典礼。牺牲不久前,孙剑明还给家里写信还对铁道兵生涯满怀期待:“等成昆铁路建成了,我还要留在渡口修成昆支线,我还要去北京修地铁,去坦桑尼亚修坦赞铁路!”孙剑明在那封未完成的家书中写道:“一个革命者应该有着明确的目标、远大的胸怀、蓬勃的朝气,特别是要有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的坚强意志。作为革命后代,革命重担应该担在肩上。革命干部子女就更应该继承前辈的光荣传统,最大限度用最大精力,更好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
最后由ylg8099官方网站党委书记高凡教授总结发言,高凡书记言简意赅地总结了讲座内容,并表示青马工程学员们应当秉承三线精神,将自己赋能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要有担当,有责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第五期青马工程就此结课,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党交付给共青团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共青团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薪火相传的一项“政治工程”。学院以青马工程为载体,通过开展学习二十大专题课程、团务基础知识、礼仪培训指导以及红色故事专题宣讲等课程,旨在培养信仰坚定、能力突出、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青年政治骨干。同时,希望所有青马工程学员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勤学奋斗,苦练自身本领。相信第五期青马工程学员们定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未来学生干部工作中严于律己,树立模范榜样,更好地为组织贡献青年力量!